top of page
关于佛曆

求神问卜的害處

by 塵緣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死入泥犁,百毒掠治,魂神痛酷,不可得言。”

注: “如果身患疾病,却不虔心念佛,反而招来巫师,占卜问卦祭祀一番,恳请乞求邪神降幅,那样天神就会远离,不会好好守护他们;妖魅逐渐接近,恶鬼徘徊门庭, 让这些人精力损耗衰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支撑。他们现世就是罪人,绝不是佛弟子;死后还要堕入泥犁地狱,遭遇各种恶毒拷打,神魂痛苦不堪,难以言表。”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或《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经中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 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神通有违佛教育 ?

by Jimmy Li

自从同事太太的个案后,我深深体会到这一切并非幻觉,神通的确是存在的,只不过并非如我以前所闻所知。这种事物,也真的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给人一个实体的证实!


从这事件,也让我了解了一件事。人,有很多事物都是自己招来的。有些是自己的业障,但因对宗教的一知半解,而对被神化过的事物迷失了本质!怎说呢?有很多 是小事,但因为所托非人,且把小事变成大事!就像同事的太太,她起初是业障所至。然而,医病应该找大夫,可她且找了个蒙古大夫。她去找乩童问事,可那乩童上身的且不是神,给了她所谓的保身符或圣物且又是阴的。过后不好又找另外一个,但又是同样的,结果是越来越严重。坦白说,坊间所谓的跳童,我至目前为止还 不曾见过真神!都是些有道行的阴灵在做事,因此常有所闻有些妇女被骗财骗色。基本上,这些乩童是不信因果的。如果他们会信,断不敢以神明之名来做如此坏 事!再说,何谓神?他们已是不想过着凡间生活而修行做神,他们又怎会上一个凡人的身呢?


所以说,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的无知。

打个比喻,有些人家,家里小孩夜里爱哭闹。或者日夜都爱闹,通常大人就会去问所谓的神。很多时候,神会说是 冲撞到阴灵。然后会要这些人准备饭菜,香三支,蜡烛一对,金银纸各一千。找个十字路口旁作谢拜,孩子结果就不闹了。在坊间人眼中,哇!真利害!其实,他们 可曾深思?这情况就如你家进贼,你去报警。警察交代你拿些钱财给贼人,贼人就不会再干扰你!请问这道理对吗?警察不是该捉贼吗?那么那个所谓的神,为什么 知道有阴灵且不收,然后送他去该去的界呢?反而要人贿赂阴灵?难道神还怕鬼?这不是很奇怪吗?然,就是没有人会去这么想。。。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陽曆2014 是佛曆3041

佛曆是依據佛陀誕生日子而立的。一般佛教月曆,今年是佛曆2558年,為什麼中台禪寺佛曆是寫3041年,兩種版本差距數百年的呢?
 

釋迦牟尼佛到底誕生於何時?自古以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宋朝志磐法師《佛祖統紀》卷二中列有九種說法,其中一種提出六點證據,證明是周昭王甲寅歲農曆四 月初八日。而周昭王甲寅歲,有些書傳記載是昭王二十四年,但是根據志磐法師考據應為二十六年,換算之後為公元前一○二八年。此為中國(北傳佛教)歷代沿用 的說法。

公元一九五○年,錫蘭首都可倫坡舉辦首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中議決:佛陀誕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五月月圓日,成道於公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圓日,涅槃於公元前五四三年五月月圓日。一九五四年,第三屆大會在緬甸仰光召開,議決以陽曆五月月圓日為「世界佛陀日」。

以上二次會議,中國地區都未派代表出席,民國三十九年正值兩岸分隔初期的不安狀態;民國四十三年,兩岸佛教界為避免在大會中接觸,依舊未出席參加。因此,關於決議的事項,只能在事後得知。佛誕二千多年的由來,便是依據上述會議的決議。

而中台禪寺一本佛教的真實性,仍延續中國的傳統記載,以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為佛誕日,以公元前一○二八年為佛誕之年,因此今年為佛誕三○四一年。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娑婆三聖

釋迦牟尼佛與大願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常於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與此土有情,具甚深因緣,故世稱「娑婆三聖」。

“娑 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诃”、“娑河”等,意為“堪忍”。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 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是說 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堪能忍受勞累,難說能說,難化能化,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根據佛教的說法,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

佛教認為,一太陽一月亮照耀到的空間為小世界,1000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相乘法,所以,大千世界也叫三千世界。  

作者:心源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佛經是誰翻譯的?

那些經典是誰翻譯的? 從梵文到華文? 經典是佛陀的話語? 會不會被記錄錯或者記錄不完全 還是記錄了,但不是佛陀的原意?

回复by 鄭光傑

这里先要说明广义上的佛经,总共有三个,佛经总称“三藏”,如下:
1)经藏:佛陀直系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佛在世时的说教,是公认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
2)律藏:记载佛教僧侣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规。
3)论藏:这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

所有原始佛典的写成,都是佛陀在这个“凡圣同居土”传法时说过的话,佛陀涅槃后,大迦叶做总监督,由其号召佛弟子撰写,在佛陀的僧团中长随众选出五百精英,他们都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佛弟子,然后共同写就。撰写时,只要其中一句话有人质疑是否佛陀说过,就会立刻删除。
诵读佛法阿难。
关于戒律部分,就由优婆离说法。
“论”是后来的菩萨、祖师大德写的。

佛 经翻译事业始于东汉,至前秦苻坚始有组织的翻译佛经,由道安组织翻译事业,唐朝时,佛经翻译事业达到顶峰,其间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被誉为“四大译 师”。鸠摩罗什共译佛经35部,另有竺法护共译佛经159部,贵霜佛教僧人支谦,曾在222年至253年之间将36部佛经翻译成中文。
中国译经之巨子,都为佛学之大师。如罗什之于《般若》、《三论》,真谛之于《唯识》,玄奘之于性相二宗,不空之于密教,均既深通其义才传译。六祖坛经是唯一由中国人著作,称为“经”的佛学典籍。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心经,般若精简实相教理

by 鄭光傑

刚刚老师说,我也是时候要背熟“心经”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
“这有什么好处?”

实在是罪过罪过。

 

学佛,如果有求有目的,是一种贪,一种执着。我勤练“往生咒”,是基于“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是因为众生,尤其随缘而遇的众生,希望能够为他 们(它们)做一些事,例如车祸、受害猫狗(或横死),见到了就念“往生咒”,为之拔一切业障痛苦,希望他们往生时不必被那么折腾。有了一念,万物唯心照, 当被吩咐要背好“心经” 时,“很自然” 的有所求。这是不应该的。把石头背上是一种累,把石头放在心里是一种苦也。

 

心经,是“般若经” 系列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般若” 正是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心经” 虽然只是两百余字,却是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浓缩后的精简实相教理,多背念有助收聂心神,得定生智慧。同时,背熟“心经”,也可以在逆境时背诵获得无常之了 解,尤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让人放下执着,不为外境影响。

 

虽然说“观诸法皆空,不舍一切有情”,若离开对众生的慈悲济度,则一切修行的意义则大打折扣,不能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正果。但是固执,始终非学佛人需要。懂得放下是必需的事。

阿弥陀佛(合十)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 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 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玄奘法师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解说多背诵经典的重要

by 塵緣

背诵经典能使脑筋得到宁定,思想行为会得以敏捷。打坐(禅修)就是使脑神经专一,脑筋专一思维就宁定,身体生理机就能改变,而逐渐健康起来。脑袋健康,思想行为就会变健康。

所以背诵经典有很多好处,除了可以随时朗诵上口以外,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智力,记忆力,思考力,使头脑更细腻、更精详。

很多人的脑袋是糊涂散乱的,问题出在于不爱背诵东西,甚至自己的电话号码也懶惰记。

背诵佛經,就不是只是意识在背诵了,要知道,所背诵的一经一偈,都会输进到“阿赖耶识”里,“阿赖耶识”没有意识思维成分的,它会永远记着我们所背诵的经句,要知道硬记强记那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脑袋的表层作用。

从 佛学角度而言,佛学是超科学。譬如,我从小就很爱看书,而且看得很、多很多,很多长辈与朋友都称赞我的记忆力特好,其实不是我的记忆力好,而是从小我心里 就没有什么杂念,脑子清净,小时候看过哪本书,书上的好句子,好道理都一 一记下了,现在到这个年纪了,只要碰到外缘,书上阅读过的句子,连当年是在那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印刷、什么颜色的纸张、字体,第几行,全部就像电影银幕一 样清清楚楚的呈献在脑海中了,记忆力就是那么的奇怪与不可思议,这时候你才了解生命自性的功能。这就是我为何要你们背诵经典的道理。

你 看宗教尤其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老的前辈,他们重要的经典也是靠背诵。背诵使人意志专一,训练脑,同时加强思想,一边尽管背诵,不要去思考,理性 思考的作用自然会起来。这就是《大学》所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等于在做工夫,不但能使人思考的理性 发展,同时增加记忆的能力,这中间有止定的工夫。

真 正的背书,不是硬记,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慧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 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 都是浪费精力。现在大家读书是为了考试硬记强记,考完就丢了,这个没有用。真正的背诵是像唱歌一样,不用脑筋的背来了,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 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这就是背诵。硬记的不算数。背诵了经典,随时随地,就能拿出来应用与提醒自己。

 

P/S: 虽说只是念经未必能往生净土,但是仍然要每天去念,就因为这其实也是重要功课。除了念经,还把诵经视为重要功课之一,就是因为要背到进入输入“阿赖耶识” 田里熟熟悉悉,这是因为可以随时“提” 出来使用,并且实践。地藏经云:“能知宿命”就是这样来的。将经典背诵输入了第八意識(阿賴耶识),就生生世世储藏在里面了,一旦因緣成熟时,它就会立刻生起作用。

如果这辈子背熟悉了,但是因为因缘所至,在深入经藏前就往生了,仍然在第八意識(阿賴耶识)里存藏,当来世有机会听到时,立刻就“唤醒”了这“记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念經與誦經的區別

念经可默念,诵经必出声。
念经可思维,诵经金刚诵。
诵经用,念经用
念经随时念,诵经必庄严。
念经常一人,诵经可多方。

那念经好还是诵经好呢?其实两种方式都重要,无分彼此,一般说来都是先熟悉背,可能流利诵。

 

何谓“止”

「止」是使心专注一处,也称「专注力」;就是将心念专注在每一个经句上。

何谓“观”?
「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意念安住在「观照」。

所有解说BY 塵緣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金刚诵念经法门
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长就念长,一口气能念20个字,就尽量不要只念19个字,总之要一口气完全出尽。这就是金刚诵念。
一 口气出尽后,不能用嘴吸气,要用鼻子自然吸气。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 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就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就好。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待续。。。

欢迎再次光临

福慧双修

佛曆

Anchor 100
Anchor 1
Anchor 2
Anchor 3
Anchor 4
Anchor 5
Anchor 6
Anchor 7
Anchor 10
Anchor 8
Anchor 9
Anchor 11
Anchor 1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