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夢中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世間一切都是幻化不實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人事物;緣起緣滅,緣來緣去~最後暮然回首才知道,人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by

 

 

【无常】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有对就有错,有错就有对;有黑就有白,有白就有黑;有情会无情,无情会有缘;太阳会起起落落,潮水会涨涨退退;来了会走,走了会来新的。

by 鄭光傑

了解無常是好是壞?

 

心向菩提林,

左右皆是非,
不二入空性,
前后是圆满。

by 鄭光傑

 

人之所以痛苦,也是太執著於那些终將失去的東西。不管你得到什麼,失去是早已經注定的。因為所有東西都屬於“得”與“失”的過程,所有人都屬於“來”與“去”的向度,失去是這個過程和向度中必然的結果。如果我們無法看透,那就不可能終止苦難。

by

 

在佛教第一次經典集結時,大迦葉跟當時一起集結的五百羅漢一起決定,除了佛陀,誰都沒有資格跟足夠的能力可以更改經典的內容。

by 缘(看图看评论

 

相信因果是无妨的,因为因果不会咬人,没有因果的话,也没有损失对不对?

相信有地狱也是无妨的,相信了我们会谨慎做人,如果死时发现地狱是骗人的,也没有损失,对不对?

最怕,你不相信地狱,地狱却是存在,那就没有机会回头了。

by 鄭光傑

 

学佛时太急進,太强求,也会结下很多的恶缘 ,所以必得三思而后行。例如要大房子可以,但要循规蹈矩的去求,不可行無把握的投机方式。

by 张智堡

 

【现实】最可怕之处是,你不敢面对它,而且某个层面上你试图否定它而让自己可以活得理所当然,例如面对着因果。很多事情你知道存在,却像鸵鸟不敢接受,或者试图掘一个井让自己跳下去。

by 鄭光傑

 

當我們把内在世界調整得很好的時候,外在世界就會自然變得美好。

by 塵緣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第一种放生,那么你应该尝试着开始第二种放生。和第一种放生不同的是,这一次需要放生的并非有形之物,你也无法通过钱买到这些放生物,因为他们并不存在于外在世界,它们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

by 塵緣

 

不怕路长只怕脚软,不怕难学只怕人懒。(释意:不管学佛路多难,有心不怕迟。)

by 鄭光傑

 

平庸的人有一條命: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by 塵緣

 

分别心、执着心、妄想心都是大障碍(by 鄭光傑)。会随着环境转变的就是「妄想,执着,分别心」,称之为「缘起」,凡缘起的事物都是属于无常的(by 塵緣 )。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有樂就有苦,有苦就有樂;這個世間所存在的一切現象,都是對立而有的——這就是所謂的諸法空相,空有不二的「不二法」。

by 塵緣

 

要遠離業障,就必須做到——應與所住而生其心。

by 塵緣

 

宇宙萬物都是因為因緣而起的短暫存在現象而已,既沒辦法永久存在。

by Chia Zeng Hui

 

一個人快不快樂,豁達不豁達,完全是心態問題,學佛就是學習怎麼做回自己的心性主人,而不外境所扭曲。

by 塵緣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胸狹窄,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的人,即使給他擁有了全世界,他仍然會覺得這個世界太小,諸多不滿,鬱鬱寡歡;一個人倘若心胸寬闊,對任何大小事物都不起執 著,即使生活再怎麼簡陋,屋裡只剩一張床,他依然會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誠如日本夢窗國師所說:“眼内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by 塵緣

 

眼见的窄,念获得宽,念主眼,心放;眼主念,世界很小。

by 鄭光傑

 

凡人不要說聖人的話

by 塵緣

解釋許多學佛的人,總喜歡引用一些祖師大德的話來批評人家,以表自己對佛法很有修行的樣子,實際上自己根本就不曉得所引用的經句裡的真正含義,更別說身體力行了。這些人對佛法與整個佛教,是一種潛在的傷害。學佛,必需老老實實,按部就班深入經藏,真正的了解,並實踐在生活裡,讓人見賢思齊,這才是真正佛弟子的行為。

 

佛教比任何信仰都更加的积极,这个积极在;

求中不强求,

得中智慧得,
达到正确达,
放下不必要。
我们要安乐,但是不会使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我们得到了就满足,满足在不求过多来消福。我们追求正确的所得,得到了却是可以不固执,容易放下,又容易再获得。这样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因为越有越难舍。

by 鄭光傑

 

正確的積極不等於贪。就像積極的推广正信的佛教,出發点是高尚的,所以不可歸纳为贪,因为这是利他的事。

by 张智堡

 

正信的佛教里 , 虔誠的善与智慧, 也可成就大事业(指商业)。
而在事业上如果我们用哄、骗、用蛮勁 ,急進的方式来成就自己,果報在未来日子一定顯现。如果深入去领悟,佛裡能讓我们更積極面对人生,因为我们走在正道上。

by 张智堡

 

放空自己 , 也放松自己 , 你就不会觉得老了 。
年级的記録只是世人定下来的一个方法, 是有形的, 將它化為無形就会將壓力減低 ,心境也一样 !

by 张智堡

 

像我们这年级的人, 雜務繁琐,真的没什么时间修行,只可尽量去学习去修,得一点是一点,有进步就宽心了,只寄望能尽量把心中麈垢洗涤,乾淨的心靈才可闻到生命中那一抹茶香 !

by 张智堡

 

如來本性

我們的佛性是怎樣的,我們佛性是圓的,但是個人佛性不同,這個“圓圈”多大,就大不同了。有些人一點即通,一個“點”也是圓滿的。有些人需要兜一個大圈,好像環繞了地球一圈才到“起點”,才找到“如來本性”。

by 鄭光傑

 

信佛要正信

信佛要正信,若不能正信,倒不如不信,為什麼?若不能正信,而嚴重錯解佛法,自誤誤人,引人入邪道,相牽入火坑,其過不小!

by 塵緣

 

明白

各人吃飯各人飽 , 各人修行各人了!我明白了其中含義而已!

by 张智堡
(說法起源:這位佛弟子因為一直被似佛非佛的說法困擾,尤其“禍延三代”。最終,終於明白師尊說的“各人修行各人了”是什麼意思。說法可能普通,但是其“悟”卻非一般人可得,故收錄此。)
 

 

小乘大乘

了解上文不了解下文叫小乘;
了解上文又了解下文叫大乘。

by 鄭光傑

 

例子

我这次教佛学以男女感情愛恨來做比例,目的是為了更容易讓人明白,世間一切情感都是煩惱的根源,包括父母對孩子的執著,倘若能做到「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的話,人生何處不自在?

by 塵緣

 

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by 鄭光傑

 

生命离不开业力,人生离不开因果,生活离不开佛法,如来本性却可摆脱一切。

by 鄭光傑

 

不可能任何人都喜歡你,
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討厭你;
不可能任何人都贊歎你,
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誹謗你。
你自己不動心就行了。

by 修心

 

有己無人,是十足小人;
先己後人,是世間凡夫;
先人後己,是正人君子;
有人無己,是大乘菩薩。

by 陳孟飛

 

只要我們遇到佛法,就像淤泥中也能長出蓮花一樣,
五濁惡世裡也能長出極樂世界來!

by 傳喜法師
 
懂得因果之理,我們就能夠改善自己的命運,讓它越來越好。
by Shi Jengong
 
貪心重的人由不斷提醒自己,貪心漸漸變小,這就是修行;
嗔心重的人經由不斷提醒自己,嗔心漸漸變小,這就是修行。
向内修持轉變自心才是佛法。工作、日常生活都可以修行。
by 大寶法王噶瑪巴
 
不擇細流終成海洋,不辭土壤終成高山;
不恥下問終致淵博,不飾過失終達善美。

道情可以發掘人性;
理智可以昇華性靈。
by 陳孟飛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不單單只是圖生活過得衣食飽暖,
而是能夠勇敢面對逆境、戰勝困難。
by 釋本融
 
心中不存得失想
常作世間無事人
by Ashin Vira Nanda
 
因果不虛 如影隨形
by 釋證廣
 
叩拜,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涼心地。
合掌,不是並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清修,不是摒棄欲望,而是心地無私。
布施,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愛心分享。
學佛,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踐行無我。
by 慈悲生命协会 - Compassion Life Society
 
所謂布施者 ,必獲其利益 。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
by IBS Prison Program 菩薩寺監獄佈教
 
自殺,是錯認了希望。以為死亡是一了百了,死後就是自己所希望的寧靜,可以擺脫一切痛苦,其實並非如此。

死亡不是結束,是另一個開始,而這個開始與我們每一個心念是相連的,現在的心念越來越好,才會一生比一生好。
by Shi Jengo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