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待续。。。

关于生死资讯,将陆续有来,欢迎随时上来浏览了解与共修学佛正见

佛教 生死知识

正信的佛弟子,应当如何超度亲人亡灵?

by 塵緣

常人如果对佛经一无所知,又想诵经回向亡者,应该诵读哪部经典呢?

在这个灾难频仍的娑婆世界,总有各种意外会不期而至,如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空难、海难等等,往往在瞬间就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不仅令亲人痛断肝肠,也让亡 者魂无所归、不能安息,但是亲人亡故之后,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佛教的超度方法,帮助亲人的亡灵获得利益甚至往生善道,这对于亡故的亲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 在世的家人能够做到的。

要为亲人超度,首先需要了解何为超度以及超度的意义。

 

佛教的超度,广泛来讲是指诵经等使鬼魂脱离苦难。但是一般人却把超度两字仅拿来当作超度亡灵之说,这种言说不是很正确,超度的实际意义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超度有三点要义,何等为三?

一、现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见者导归正见,由思想上的矫正,破迷启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二、现生中能依正见而起修、因修而证悟,得入涅槃,因而解脱生死,远离六道轮回,是名现生超度。

三、死亡后,眷属以虔诚之心邀请出家师父为亡者开示、念佛、诵经、做佛事等等,普令亡灵得以往生净土,是名善后超度。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第三点,就是亲人亡故之后如何超度。

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体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属。亡者的家属若于亡者死后要荐拔亡者,乃是供养三宝及布施贫穷,并不一定要求僧尼诵经,僧尼接受布施供 养,仅为斋供者祝愿而已;因僧尼诵经是日常的恒课,诵经是一种修持,也是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于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 活而来,不是由于计工折价的诵经而来。佛教中虽有指示以诵经来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亲自诵经,万一自己不会诵经,或以为自己诵得太少,才请出家人代诵。 其实,僧尼是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设,不是专为超度亡灵而设。诵经的功德,是由于信仰佛法并修持佛法而来,所以并不限于僧尼才可诵经,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 之后才来诵经。

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内。因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业特别大的人死后立即上生六欲天,定业深的人死后立即上生禅定天,罪业特别 重的人死后立即堕地狱,至于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尚有四十九日的缓冲期间,等待业缘的成熟,再决定轮回的去向。在这期间,如有男女家属以供养三宝及斋僧布施 的功德为之回向超度,亡者便会由于善业功德的感应而得到超生的帮助,促成生于善道如人间天上之因缘的成熟。过了四十九日之后,已经随着亡者自己的业力而去 投生,那时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减少他的苦难,但已不能改变他已经投生的处所了。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是枉死或者死得凄惨,由于怨结不解,他们纵然已经化生鬼道,还会在人间游荡,这就是通常传闻的“闹鬼”。这样的情形需要诵经超度(向其 说法使其知所去处),佛力引荐往生善道。佛教通常称鬼道众生为“饿生”或“饿鬼”,所以往往用密法的咒力加持,变食施食的焰口及蒙山,对于平安鬼类的作祟 有特别显著的效验,这种功能的佛事对于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而言是没有办法的。

我们知道了超度的意义和超度的重要性,那么亡故亲人的家属在没有机会或者无法请法师超度的情况下,家属自己也可以诵经超度,一般情况下,若亡者生前不信佛 教,家属就主要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向超度,具体是以虔诚恭敬的心念诵经典,诵完之后按照经文末后的回向文加上亲人的名字回向功德,若能七七四十九 日中不间断,每日诵一部或三部回向亲人,亲人可获得巨大利益,甚至诚孝之心感通佛力,在佛力的加持之下,亲人往生善道是极有可能的,当然诵经的数量并无定 数,一部多部主要以恭敬至诚之心为重。若亲人生前笃信佛法,那么就为亲人念诵《阿弥陀经》为好,诵完之后回向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人是否能往生虽然取 决于自己生前修持的法门或者修持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但为亲人诵经回向还有很大作用。如果家属本来也是佛教信众,那就直接以念佛回向亲人,须知“南无阿弥陀 佛”六字洪名乃是无上咒中之王,其中包含的无边功德与威德神力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象的。当然如果与观世音菩萨特别有缘,也可以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须知观 世音菩萨也是古佛,号正法明如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无比灵感。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怎麼死法?

by 鄭光傑

死的方式看来千奇百怪,但是在佛教里却可以分类四种,且来看看是怎么死法。

寿尽而死:
肉体的使用有年限,就如干电池,储存的电能完毕以后,就不能使用了。肉体没有“充电器”,因为肉体会衰老,这叫生命的过程,自然法则。人寿一般七、八十,老死的就叫寿尽而死,所谓的寿终正寝。

 

福尽而死:
在佛说罪福报应经:" 世人无知生死,肉眼无知罪福。"
佛告訴阿难,凡人无知,只依赖肉眼来横断一切,所以不能透徹了知罪业及福报的根本。罪报福报就像人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种恶得祸、种善得福。在佛教,一个人的寿命长短与福报多少有关,就好像一个挥霍无度的人,不管继承多大财产,不事生产,终究会空。

 

意外而死:
凡人除了寿尽福完而死,还有另外一种死相,就是横死,预料之外的突然死亡。

 

自如而死:
一般人都是无法预知死亡的到来,上述三种就是典型,论不到我们为躯体的寿用做主。但是在佛教中,很多高僧大德却是可以掌握生死,以因缘聚散或道法圆满后离开,摆脱生死炽燃的业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超度需靠如法与修行

by Jimmy Li

为亡者超度请出家众帮忙,或是在家居士帮忙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主持超度法会的师父、居士,是否真能如法做到,这是最关键的。

 

超度法会,诵经咒带头者必须是真心诚意的作此法会。不然,就算您请了最有名的法师,或者不管阵容多大,都只是徒劳无功!每年7 月的都有超度法会,各地信徒只要听到有某名法师主持法会,都会蜂拥而至。有一年,因朋友盛情邀请去看看,结果,极度失望而归。

 

我问朋友,你要我来看什么呢?

 

他回说来看大 法师们作超度,佛祖菩萨们来的盛况。

我很难过的回答: 你白参加了!

严肃的说,我看不到,也感应不到佛菩萨们的到来加持,不管大家喜不喜欢,我是实话实说。超度的法師如果不是有修行,无法幫助超薦死者。修行最靠谱的还是自己,自己平时有修行,自己也可以做个超度。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自己饿了,别人代替吃,自己会饱吗?不过世间人都有惰性,也希望有速成的东西,只要花钱让别人做,自己不用动手是最好的。尤其追崇名牌,连法师也有名牌货,怎不叫正信佛教徒感慨万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自己也可以做超度?

by 塵緣

超度的法師如果不是有修行的,根本是幫助超薦不了死者。
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所以我常說,人-- 最重要還是靠自己修行,靠山山會倒,靠海海會枯,靠人人會走。再者,《地藏菩薩本願經》云: 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註解:若是等人迴向功德,七分功德,亡者只得一分而已,如果自己修行,七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回)。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 未知罪福。。。


再深入想想,未必每個人都有這麼大的福報可以感應到有修有證的修行人來做超度工作。所以安全起見,還是自己修比較安全。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不要避讳谈论死亡

by 塵緣

谈到“死亡”两个字,一般人都避开话题不愿意谈论,或者认为死亡二字似乎与自己毫无关系,没有危机意识,常人顶多只谈到生老病三大问题。死的问题就跳 过干脆不谈,好像感觉死亡反正离我们甚远,何必谈到死字呢?谈死似乎是一种忌讳,如此,死便成了人们不关心不思考的问题,也因此成了大问题。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应当非常重视死亡,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死亡是必然的,任何人都难逃一死,而且死期又是不确定的,死亡随时就有降临的可能,即使是身体非常健康,非常强壮的年轻人,也并不一定离死亡很远。

 

其次,人一旦死亡,绝大多数人在死亡之后,因为自己生前的业力所牵,只能轮回在六道。堕于畜生道者,任人役使宰割;堕于饿鬼道,百年难食一饱;堕于地狱道,更是惨不忍睹,一天之中就有上千次死去活来,而且佛经说这种悲惨的境况时间极其漫长,没有出头之日。

 

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修行个人了;父亲做的恶业不会报应到子女的身上,同样的,父亲的善业也不会庇阴到孩子身上: “善恶殃咎,各随其身”,每个人的生死,都是自己的事情,他人是无法代换的。人的命运不是佛菩萨在操控,不是神明上帝在掌控,更不是鬼怪魍魉作祟运筹。而 是由自己现世所作之善恶之业,宋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公平,很平等,没有特权的,没有任何人在操控。为善为恶自己可以自作运行。及至死亡之后,转世于六 道中。现世所为的善恶业力,即可决定来世的那一道了。为善即得三善道,为恶即堕三恶道。

 

积极的佛教生死观,能够促进人们坦然地面对死亡,能够生起一颗平常心,不再执着于生死,从而做到超越生死。所以在当今,佛教的生死观,仍然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提高人们的从善生存意识而起到有益的助力。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真实不虚的轮回

by 塵緣

对佛教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但一般人如果成见太深,听到六道轮回第一反应恐怕就是迷信。也有人问:“如果佛教所讲轮回转世存在,我们现在为什么记不起前世?”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希阿荣博堪布法师对轮回的解说,或许可以解开疑团,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这一世没有解脱,来世肯定还要在六道当中轮回。六道中,地狱的寒热、饿鬼的饥渴、旁生的愚痴、非天的争斗、天人的堕落以及人道的生老病死等痛苦可以说无量无边。

 

以旁生道为例,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播放一些介绍动物的影片,大多数的野生动物一出生就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它们为了生存,相互残杀,弱肉强食。

三善道中的人和天人与三恶道的众生相比,虽然暂时拥有些许安乐,但他们经历的一切其实也不离痛苦的本质:天人在福报享尽后,会有堕落之苦;人生一世,无论贫富愚智,生老病死等痛苦谁也逃不掉。

 

一位弟子从南方打电话给我,说她认识的当地一位很有地位的人患上了癌症,正在住院治疗,非常痛苦。后来我与这位病人通电话,他说:“以前别人怎么讲我都不 信,认为人生苦短,随心所欲地生活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为了世间名利造下了很多恶业。现在果报现前,所有的痛苦都只能一个人承受,而那些争来的名利此时此刻 真的没有任何意义。我现在相信因果不虚,真是后悔莫及啊!”如今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他,发愿皈依三宝,我通过电话为他传授了皈依戒。

 

六道轮回中没有任何地方能让我们真正获得安乐,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

曾经有不少人问我:“如果佛教所讲的轮回转世存在的话,我们现在为什么记不起前世来?”因为不记得就不承认存在,这是荒谬的。

比如母亲怀你时,你是否存在呢?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恐怕谁也记不得在母亲子宫里生活的经历了。同样道理,人在一两岁时感受到的安乐与痛苦,在当时也是很 真实的,是肯定存在的,但现在谁又能回想起来呢?所以,在我们记忆里没有的事,并不一定就没有发生过。同样,我们现在看不到前后世,但不能说明就没有前世 后世、没有轮回。有的人只是因为没有认真观察思考,才不承认轮回。如果经过观察和思考,没有谁能够真正否定佛教关于轮回、转世的观点。

 

说到轮回转世,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的家乡甘孜州,从甘孜县到色达县的路上有一座莲花生大士神山——东廓神山。根据莲师授记,在鸡年的时候到东廓神山朝圣非常殊胜。2005年正好是藏历 的木鸡年,大批汉藏信众来到东廓神山朝圣。当时很多人都看到,神山的石头上自然显现出佛菩萨心咒,空中时常出现吉祥彩虹等瑞相。东廓神山上生活着一些野生 猴子。当地一户藏民曾在山上放生了几十只羊,山中野生猴群里有一只猴子看到放生的羊群后,竟然离开猴群,开始自觉地照顾这群羊。早上天一亮,它就赶着羊儿 上山吃草,晚上把羊集中赶到一起看管。如果有外来的羊混入这个羊群,猴子马上就能发现并把外来者赶跑,如果有人接近羊群,猴子也会阻拦。当时的情形,朝拜 神山的信众都亲眼见到。很多人认为这只猴子是这户人家去世亲属的转世,由于对自己亲人和家中财产的执着才这样。当时五明佛学院的日波多吉活佛正在东廓神山 闭关,他也亲眼看到了这一情景。“看着这只猴子每天放羊,真的让人觉得它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活佛曾经这样对我讲过。

 

我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无因无缘的,我们没有神通,但有神通的人一定能看到这件事背后的因缘。对于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来说,轮回真实不虚。如果我们没有舍弃对今生来世的贪恋,即使我们表面上在修持佛法,也很难从轮回中得到解脱。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轮回故事:晋代名将羊祜 找到前世遗物
故事出自《晋书》;文章来源【网络】

分享者Jean Lee

中国古代著作中,有不少故事很神异;即便在正史中,也有很多类似故事,常人不明其理,往往怀疑其真实性。其实若用佛教义理衡量,这些故事都很容易理解,比 如轮回转世之事,在佛教中本是常理(今人接受不同教育,自然认为轮回乃是迷信)。其他稗官野史记载之事,固然可以怀疑其真实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候 野史更真实),正史所记历史名人之事,我们也能随意怀疑?在《晋书》中就有几则故事,其中一位主角还是历史名将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羊祜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坐镇襄阳之时:一边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边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伐吴准备。在东吴名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 伐吴,可惜遭到朝中大臣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到洛阳,同年病故,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后来杜预伐吴,西晋一统天下,羊祜功不可没。

相传羊祜去世之后,南州百姓罢市而哭,江南守边将士痛哭不已。襄阳人想到羊祜在世时经常游赏岘山,于是建庙立碑,四时祭祀,往来人看到碑文后,无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

羊祜早年又有一桩奇事,据《晋书·羊祜传》记载——

羊祜在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向奶妈讨取一只金环,说是自己以前玩过,现在不知放在哪里。

奶妈对羊祜说:“少爷以前并没有玩过什么金环呀?”

小羊祜心里也一愣,忽然又像记起什么似的,就往门外走去,一直走到邻居李家东面矮墙外的桑树跟前,竟然在桑树洞里找出了一只金环。

这一天李家主人也在场,他看到这一幕,非常吃惊地说:“啊呀!这只金环就是我几年前死去儿子经常把玩的呀,是他丢失掉的,当时还因为找不到大哭一场,原来是在桑树洞里,现在怎么被羊祜拿走了?!”

小羊祜的奶妈就把前后经过告诉李家主人,说小羊祜在家里就向她讨取金环,结果没有讨到,于是出门往桑树这边跑,还真被他找到金环。

李家主人听了以后,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儿子,看着小羊祜的模样,不禁悲痛莫名,长叹不已。

远近居民知道了这件事,也觉得很神奇,都认为李家儿子就是羊祜的前身。

参考资料——

《晋书·羊祜传》:“羊祜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Anchor 100
Anchor 1
Anchor 2
Anchor 3
Anchor 4
Anchor 5
Anchor 6
Anchor 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