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什么资格称活佛?

Article by 鄭光傑

一只狗一只猫也是转世,谁不是转世的?
我们大家都是转世,转世就是活佛?华人就是这样,喜欢装神弄鬼,把仁波切唤成【活佛】,这让许多愚痴的人不必经过那小的无法思考的脑袋,就完全相信是活的佛来了。
老实说吧,真正的藏传出家人,你叫他活佛,你看他敢接受这“称号”没有?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為寵物皈依三寶

Article by 鄭光傑
家裡有三隻貓,這是最小的一隻,是一次孩子在路邊撿到的受傷毛小孩,經過一番醫治後現在健康成長中。最近學佛了,為了求懺悔,開始念“地藏本願經” 與念誦“南無地藏王菩薩” 聖號,每次念經時,這小貓就會過來,有時躺在座前,有時躺在旁邊。為了怕是巧合,試過這樣做;
1)怕它餓,念經前面先餵飽。
2)怕它要找主人(或者貼身),安排了念經時不一家人一起念,而是分開時間念。結果是誰念經,這小貓就去誰的身旁。
3)念經時,讓家裡的小朋友陪著它玩(貓咪的主人之一),結果它就是要離開跑到念經者的身旁。
經過多次驗證後,把這件事告訴了佛學老師,佛學老師認為小貓有法緣,於是吩咐我們為這小貓三皈依。畜牲是三惡道的果報,無法修行也無法思考,非常苦楚,希望小貓這世一起修行,三皈依後讓佛菩薩加持,以後可以投胎為人,脫離畜牲道,轉投為人學佛修行,離苦得樂,同生淨土。


「居士雖不可越俎代庖,自稱皈依師,但他們可以在無人說法處及無人說法的時地,代替僧寶中的某一位大德法師說三皈。不過,對一般眾生,如種種動物,其不論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隨時為之說三皈依,使眾生普種善根,作為未來得度之因。」
—— 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為寵物三皈依诵文

抱著寵物在地藏菩薩跟前禮拜三下(或者佛祖,觀世音菩薩佛像前),然後念道: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餓鬼;
皈依僧,不墮畜生;
皈依佛境,
皈依法境,
皈依僧境。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Anchor 21
Anchor 22
Anchor 100
Anchor 23
Anchor 24

逼人信佛的严重问题

Article by 鄭光傑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弟子。不少法师说过,学佛可以开智慧,因此有佛弟子误解了,以为学了一点佛学,就马上有了智慧。

什么是智慧?通俗点说是能够辨别对错与是非黑白。有智慧的人能够善巧方便、进退自得,不会据理力争,而是懂得如何善传佛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吵架一般的争论,不会有心服口服。

昨晚一位朋友与其弟媳发生了大争吵,原来他听闻了“家庭是讨债场”,在懂一点不懂一些的情况下,就热心的把讯息传达给弟弟知道,结果,招惹了弟媳的强烈反感,引起了口争。想也知道,小朋友都是其弟媳辛苦怀胎十月生下来的,怎么可能在贸贸然的情况下接受这种“违反普世价值的说法”?

结果,他今天早早就来求救。我说,口舌之争,不是传法的宗旨。学佛没有输赢,而是要让对方了解,不是以声音压过对方,造成“口服心不服”。传法,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

做为一位佛弟子,能够最大范围把佛学告诉他人,是一种责任,但是,劝人学佛要有智慧,不能逼人去相信,也不要把自己看成那么伟大与有才,以为每个人都非要听你的话不可。

家庭是一个讨债场,但是不表示我们就要因此放弃家庭,佛学不是那么消极的信仰。相反,当我们知道家庭是一个讨债场后,你需要有智慧的去还债与讨债,不会导 致家庭破裂,不会导致恩怨更深,不会导致生生不息的因缘果报。如果你不具备以上可以缓解或化解家庭因缘恩怨的开示能力,尤其对方不相信“因果”,没有“因 果”概念,最好不要随便告诉对方,家庭是一个讨债场。

在普世价值上,家庭是重要的“人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父母愿意为孩子丢命送命,劳碌一辈子而理所当然,并且视之为所谓的“责任”。但是,没有几个孩 子愿意承担父母的后半生。孩子小时父母可以风雨不改、疲劳倦累天天载送孩子上下学,但是晚年时孩子回来看自己一下也懒。小时孩子要什么,父母尽量去满足, 父母老了,可能连饭也吃不到孩子的一口。这不是讨债是什么?但是,我们是否因此放弃继续养育孩子,放弃家庭?当然是不能的,做为佛弟子,我们更加需要避免 讨债还债的不良因缘成熟,让孩子健康教育中成长,并且孝亲敬老。

不要去给别人问题,应该是为对方解决麻烦。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鸚鵡學佛

Article by 鄭光傑

我們佛教界,時常有這麼一種學佛弟子,凡人講聖人的話。
何謂【凡人講聖人的話】?意思就是【把自己裝弄成整個大師的樣子】。


现代互联网方便,学佛也多了这样的人,说法总是这里抄别人的,那边Copy 别人的(盗用也),完全不是依据自己的了解而说法。这种人很可怜,有人不做做复印件,鸚鵡學舌。也因为这些人,让佛法走入灭法。他们学佛非常懒,专门走捷径,所以当有人说【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再不必看经深入经典时】,就一峰窝的支持、崇拜去了(迷信也)。

 

请问有谁只念阿弥陀佛就空了?明了?解脱了?究竟了?没有吧?是不是?

如果只是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不必深入经藏,不了解如来真实意,不必身体力行(信→解→行→證),那么唱佛机早升天去了,还念佛你听?许多人自己「門都沒」,也沒那個意境,就將自己放得很高。

 

“大石压死蟹” 不是传法学佛的方式,这种人试图讓初學者感到無地自容,以凸显自己的高高在上,实际是自设陷阱,让人发现而笨的無地自容。这可不是唬你的,怎 么说呢?你丢了一句佛偈,但是人家问你,你却是答不上来,这不可悲吗?

 

好像慧能六祖说: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会念的人以亿计算,但是达到那个境界的,慧能六祖以后;
【再來無一能】


懂得说,不表示你了解了真实意义,了解了真实意义,不表示你做得到,这是很重要的。就好像鸚鵡,它会模仿人话,但是完全不懂其中意思一样。其實這样传法很不好,是一種「有畏布施」(嚇人),也是一种贪,贪什么?贪虚荣心也。

传法,應該要真正了解其义(与意),將自己放低,讓初學者感到安全感,願意跟著你的步伐一步一腳印的跟著你走,自度度人,這才是菩薩行為。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放生自己

Article by 塵緣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第一种放生,那么你应该尝试着开始第二种放生。和第一种放生不同的是,这一次需要放生的并非有形之物,你也无法通过钱买到这些放生物,因为他们并不存在于外在世界,它们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

你必需用智慧来观照才可能发现它们的存在,你必需有足够的智慧才能明白和它们朝夕相处于你并非有益的事,你还必需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放生它们。有时候,你会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放生了它们,不过你很快就会发现,它们又回来了。

这些需要被放生的是那些和你长期相伴的东西,你的各种习惯,你的各类观点,以及你的各种好恶,你的贪、嗔、痴。留他们在身边对你没有任何好处,除非你认为经常生气是一件快乐的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放生我们的习惯性观点并非要求我们清空大脑,你只需要认识到观点的和合本质不执著即可。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我们要放弃这些属于我们的东西,事实上,这些东西并不属于你,它们是后来者,但现在它们却操纵了你的喜乐,接管了你的一切,你必需按它们的意愿行事,否则你就会痛苦。你没有理由听命于它们。

诸如你喜欢吃肉、抽烟、喝酒之类的爱好。我相信你不是生下来就喜欢的,他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嗜好,或者说是被世俗化的教条误导所致的。当你有了这个嗜好的时候你就有了弱点,你可以被轻易的伤害,只需要不给你供应肉、酒类就可以让你痛苦。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非要放生烟酒,我们要放生的是对烟酒类的执著。

我们抓住这些习惯,丝毫不肯放松,所以我们会痛苦,别人不需要打我们的脑袋,只需要对我们的观点稍作反对,就可以让我们痛苦。我们就是这么脆弱。而导致我们如此脆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被习惯操纵。

这些东西并非实有,但是很遗憾,你把它们当真了。当你习惯于一件事,这件事就有足够的能力让你痛苦。习气是我们慢慢养成的,你不应该视它为本来就依附于你的东西。如果他是你的一部分,那么你无法放生它,好在它不是。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你圈养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坏习惯,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习惯遭遇抵抗,我们就会痛苦。想一下,很多事情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让你痛苦,很多事情都可以伤害你,而这些都和你的习惯有着直接的关联。你会因为旅馆里的灯光不如家里的亮而痛苦,也会因为没有吃到你熟悉的口味而痛苦。你甚至会为了你的老公没有如你所愿在去卫生间的时候换上专用拖鞋而怒火中烧。

所以,如果你希望避免痛苦,就必须放生这些和你朝夕相处的习惯,以及那些你认为是真理的习惯性想法。如果你放生了它们,你就可以和任何环境友好相处,你可以在最高档的饭店套间用餐,也可以在街头吃麻辣烫。就象佛陀那样,他可以接受国主的邀请,在最华丽的宫殿接受供养,享受最高档的食物,也可以在树下接受穷人供养的最简单最粗糙的食物,对他来说,这并无任何区别。并非外境让你痛苦,让你痛苦的是你的执著。

除了放生你的习惯,你还应该放生你自己,你被无数的习惯执著套牢,没有丝毫的自由。放生自己就是解开那些捆住你的绳子。解开绳子的方法被称为道,而解开绳子就是涅盘。

有时候,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最该放生的东西。尤其是在你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

即使你暂时并无死亡迹象,你也可以试着把自己较为重要的东西送给别人(例如布施钱财救济病苦的人),这也是一种放生,事实上,无论你愿意与否,死后都带不走的,早晚都是别人的。不管你多么想,你也无法把它带到下一世。如果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任何属于你的东西拱手相让,那么你就会非常自由。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多加练习。

佛教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供我们实践,你也许不是一开始就可以放生你的审美观,但至少你可以放生你兜里的一块钱,把它放到乞丐的盘子里。或者自己能够为了护生、培养慈悲心,不再忍心吃众生肉,这对于一个刚成为佛教徒的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拈花禅语系列】之《哭笑在人心》

Article by 塵緣
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什么叫着相对呢?相对就是“对立”,也就是说,有黑就有白,有高就有低,有好就有坏,有爱就有恨,有美就有丑,有得就有失……凡相对的事物,一定是同时出现的,只是我们被当下的境界迷惑了,只看到执着的一面,而不察觉另一面的存在而已。譬如,当我们得到了一件东西,其实那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将会失去这件东西(只是这件东西被拥有的时间是长或短而已),也许有人会反驳说道:有些东西我们的确可以由得到那刻起,一直拥有到死亡那天,都一直存在啊!——是的,这是以凡夫的角度而看,我们的确是拥有她直到老死……试问,死后我们是否还可以继续拥有她,将她带进我们下一期的生命旅程碑呢?我们双手空空的来到这个世界,走得时候也是双手空空的走,纵然尽这一生我们付出了所有的代价所换取回来的妻房子禄,高管爵位等等,跟本没有一样可以带得走,全部都要老老实实的放下。黑夜来临了,也就意味着白天即将在眼前;有所得,就必定有所失;有所失,也就意味有所得;无得就无失;得失,好坏,善恶,高低,美丑,是在于你是用什么角度与心态去对治而已……所以,要快乐的活着,还是要消极的偷生,决定权全在于我们的选择。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果你不愿意被伤害,实际上根本就沒有人可以伤害你。如果你要快乐,沒有人可以让你痛苦...
橱窗內的钻石并沒有对路过的我们喊道:“来吧!来吧!來执着我吧!”
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对它起了心,动了念(執著心,在意了她).....色不迷人,人自迷;青山原无老,为雪白了頭;綠水本无忧,因风皱了脸。
要快乐,要悲伤~都是自己的选择,沒有人可以左右我们的情绪。
去年朋友BeBe Yang 曾经在他的涂鸦墙上po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柏拉图名言》:
【如果觉得痛苦,那么就放下吧;如果不愿意放下,那么就继续痛苦吧。】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學佛了解事的前因後果

Article by 鄭光傑

佛学有什么好处?最基本的好处是对任何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个了解,明白以后你就不会执着,并且显得安然——恬然自足。

学佛就是要自在。

我们人看事,总是只看表面,并且习惯跟风说话。例如一位妻子出轨,许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潘金莲再世”,这妻子肯定是水性杨花类,从来没有想过可能是丈 夫带给妻子的种种压力。追根究底事出必有因,但人们习惯人云亦云,结果妄造口业。说回潘金莲,历史学家早断定了一个事实,潘金莲不是水浒传故事形容的那 样。可惜很少人愿意去面对事实,因为故事造的太生动。说到水浒传,一个明显的情况是大家看不到的,作者写的女人,非淫即毒。例如母夜叉式的孙二娘、顾大 嫂、扈三娘;四个淫妇如潘金莲、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整部故事那么多角色,只有一个贞节,就是林娘子。可见作者对女人的偏激。

 

有些人学佛,进展快速,我们说他有慧根,却忽略了对方的努力。好像我一位学佛同修,可以进展良好,除了慧根,其实还有努力。现在电脑时代,许多人都不再做 笔录了,但是这位同修,仍然把学到的佛法一笔一字的手抄笔录,增加个人的修行定力,也增加了脑记忆。这是他比同期学生更加成功的原因。

所以,不要去羡慕谁,想想看自己做过了什么。例如人家有钱日子过得富,可能是宿世种下的莫大福报;同样的,富贵人家也是有富贵的烦恼,这是你想不到的事。

大鱼大肉是一餐,粗茶淡饭也是一餐,好不好吃万物唯心造,你心里觉得自己幸福,其实就是享福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美科学家百万案例实证

佛菩萨名号正能量惊人
——文章來源【中國佛教網】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说:“很多人生病因为没有爱,只有痛苦和沮丧,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具备大慈悲的佛菩萨名号正能量是非常惊人,信心精纯,足以治病。

 

在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疗了很多病人,来自世界各地。

他每天接触到一千多个病人,有时人数太多他就请他的这些助理们帮忙,他说他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沮丧整个包附着他全身。

后来他发现,凡是生病的人都是用负面的意念。

 

人的振动频率如果是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通常这些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低于200是哪些意念?喜欢指责别人,大概只有三四十,不断指责别人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能量,所以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些人得到很多不同病。

最高的指数是1000,最低的指数是1。1—1000是以10的1次方到10的1000次方这样来算,所以1跟1000之间的等级是相差了很多的。不是说它是10的1次方,到10的1000次方。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振动频率最高的他看到是有700,这700以上的是开悟、觉悟的人,他的能量特别足,这些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

他看到天主教一位诺贝尔和平得奖得主特瑞萨修女出现在颁奖会上的时候,全场气氛相当好,全场振动频率非常的高,没有一个人起一个恶念,为什么?因为她的振动频率让全场的人都感受到她能量,不起恶念。

这其实就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当正报能量很高整个依报能量也会特别高。

当很高能量的人出现的时候,就带动整个万事万物,所以他也说当一个人有很负面意念的时候,不仅是伤害他自己,也让整个周围环境磁场整个就变不好。

 

他说他做过这百万次案例,全球调查过不同的人种,答案都是一致的。只要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个人就生病。他发现有病的通常在200以下。

 

200以上的就没有病,200以上的意念有哪些?喜欢关怀别人,慈悲、爱心这些都是高的振动频率,达到400多到500,喜欢慈悲喜舍,帮助别人关怀别人,净定安乐,这些都是很高的振动频率。

 

相反的,喜欢嗔恨,喜欢指责别人、怨恨人,这些都相当的低,这些低的振动频率就是导致癌症、心脏病种种病的原因。

所以他从医学角度告诉我们,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议。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佛说——礼物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种種方法污蔑他。 ­

最後,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绝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的呢?” ­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

 

禪師笑著說:“没错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回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佛 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釋迦牟尼佛對弟子說:有人聽說我遵守正道,力行大仁大慈,因此放不下,生起嫉妒心,故意來誹謗我,要當面侮辱 我,刻毒地惡罵我。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以他的福德智慧去說法度眾生,很快地得到眾多修道人及信徒的擁戴,紛紛追隨著他。在當時的印 度,有很多外道,眼見自己的信徒改變了信仰,都成為佛教徒了,他們因此非常嫉妒,懷恨在心,於是常常找碴兒,想盡各種方法要來謗佛。那末,釋迦牟尼佛以什 麼態度去面對他們呢?

「佛 默不對」,佛就靜靜地默不作聲,也不去理睬他,任由他罵。你們想想,你又沒有過錯,反而受了一個跟你毫不相干的人,這麼祖宗十八代,什麼粗言惡語都罵了, 你會有什麼反應?只有同他打架,要不然,也得同他呵斥幾句,才能夠消除心頭的氣。但是,釋迦牟尼佛是有智慧、有修養的,只是說:不要理睬他,讓他去罵吧! 罵夠了,罵得辛苦了,他自己會停下來的。

「罵止」,這個人罵夠,停止了,佛才問他:「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子,是文言,就是白話的「你」。我現在問你:「當你拿著一份禮物去送給人家,要是人家不領你的情,不肯接納,這份禮物是不是仍然給你自己帶回去呢?」

「對曰:歸矣!」。對方回答說,「是的,我當然帶回去!」

「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佛又告訴他道:「你現在這樣惡罵我,罵得這麼辛苦,但我也是不接受,就好比你送禮物給我,我不肯接受,那末,你還是要把罵人的罪過帶回去的。」

所 以,釋迦牟尼佛最後勉勵我們:一個人不要隨便做壞事,做壞事一定有報應的。他舉了兩個譬喻:「猶回應聲,影之隨形」。好像我現在這樣敲一下,馬上就有一個 聲音響起;又好像我們到深山裏面大叫一聲,立刻有回響,這是猶回應聲。影之隨形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在太陽或者燈光照射的地方,看看我們的影子,一定不離 我們的形體,永遠跟隨著我們的。我們要是跟影子說:「不要跟著我吧!」可能嗎?當然不可能的。你現在做了壞事,說不會受報應,同樣是不可能,那罪過是永遠 逃避不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就像聲音有回響和影子隨身,是不相捨離的。

「慎勿為惡」。釋迦牟尼佛就勸他,不要這麼無故地罵人,誹謗人。對佛對三寶的誹謗,罪過太大了!所以要小心,不可造罪惡,不然,一旦惡貫滿盈,最後一定會自食其果的。

這一章佛是以譬喻來勸導我們不要造惡,經文的對話,非常生動,也使我們非常受用的。

當釋迦牟尼佛將要圓寂的時候,弟子問他:

「佛在的時候,我們的一切問題,佛都會為我們辯護,保護我們,要是佛離開了世間,有壞人來搗蛋、擾亂,我們該怎麼辦?」

佛說:「默擯──不要理睬他!」

「不要理睬他」這個功夫是最高明的。

所以大家記住:今天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開示,不論人家詆毀、詈罵、侮辱我們,我們靜靜的不要理睬他,他罵了,罪過由他自己去承擔,我們沒有什麼損失,這一點,希望大家牢牢地記在心頭。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菩萨在那里?

Article by 鄭光傑
很多信佛的弟子,其实也包括了没有深入经藏的学佛修行的弟子,都有一个美丽的误会,就是个人发生了问题时,会真有一尊菩萨现身来给他(她)看到,救度之。这当然是不会遇到的事,结果就信心动摇了。

有一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菩萨在那里,这里简单说一说。
有一位非常诚心念观世音菩萨佛号的女弟子,念了几十年了,每一天都念。有一年她家发生严重水灾,屋子第一层都淹水了,被逼往第二层去。她心里想一直念佛菩萨的圣号,等下观世音菩萨会来救我的。

 

没久,一艘居民找到的艇来了,但是她心里想,这不是观世音菩萨,我不要搭他们的救生艇。就这样,她错过了第一次的救援机会。过了一段时间,雨下得越来越 大,水开始往第二层楼涌上去,她没有办法,只好升长了脖子争取呼吸。这时,正规的救生队出现了,但是不管救生队怎么呼喊,这女人还是不愿意上救生艇,因为 她没有看到观世音菩萨。

救生艇队员的紧张呼喊,吸引了一位也驾着船去救助水灾遇难者的和尚,这和尚过来后,女人感觉观世音菩萨不来,来个和尚也不差,在饥寒交逼下终于乖乖的上救生船了。在救生艇上,女人对和尚埋怨道:
“我念了一辈子的观世音菩萨,但是发生困难时,观世音菩萨竟然没有出现救我!”

 

和尚很好奇的问到底是怎么了?于是女人把一切经过告诉了和尚,结果和尚说:
“如果我不是修行得忍辱,现在一定把你踢下船。”

 

女人听了很震惊,和尚解释说,观世音菩萨来了几次,都被你赶走了!

 

观世音菩萨在那里?这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
其实观世音菩萨就在你左右,任何帮助你的人都是你的观世音菩萨,尤其是不计较得失的善心人、你不认识而突然出现帮助你的人。例如我现在的车子在路上抛锚 了,正在着急怎么办时,突然出现一位陌生人,他看看车子,三两下手脚就发动了,然后没有任何回报的要求就离开。这人就是菩萨了。

 

当你深入经藏后,你会发现,菩萨就是在你左右,而不是迷信的以为真有天降的菩萨到来“打救” 你。信佛而不学佛,很容易就迷信了。只有深入经藏,才知道佛陀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學佛沒有捷徑,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Article by 塵緣

佛門有句話:「沒有天生的釋迦,也沒有自然的彌勒」,釋迦、彌勒之所以能成佛,也是經歷十分艱苦的修道與參悟過程,所以想要成佛作祖,不經過三大阿僧祇 劫,不經過難以預料的磨難與耐心,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不要妄想學一、兩天的佛法就能為佛學大通家,世上没有這麼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佛法不是世間法。

所以不管遇到的老師教學有多高明,要是學生不肯好好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的跟著步伐學習,我想就算釋迦佛祖再世也只能徒歎奈何。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原創文稿將陸續增加,歡迎再來共修。

Photographers by 艾維思 Alvis Khong

Anchor 25
Anchor 26
Anchor 27
Anchor 28
Anchor 29
Anchor 30
Anchor 31
Anchor 32
Anchor 33
Anchor 3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