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浅谈佛教因果观》第一篇

时间遍达过去、现在、未来
大部分人听过佛教“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基本知见,对佛法稍微知者则听过“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等等说法。
听与知的差别很大,听过未必了解,就像有钱未必慈悲一样。

佛教的因果观有哪些特点呢,我会从佛教的因果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体现,以及与宿命论的差别等三个方面来讨论。以下事迹辅助描述:

【时间遍达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的因果观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不论多长时间,一旦时机成熟,因就要产生出果,因果发生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千年兑现的因果》
袁盎与晁错恩怨的故事
在唐懿宗时,国师悟达禅师在长安居安寺讲经,皇帝亲临法席还特赐沉水檀香的宝座,悟达禅师竟然起了骄傲心,自认高僧而不可一世。国师妄想一起,护法神便离他而去,结果让跟着他十世的债主找着复仇机会,在他膝盖打一拳,从此膝盖上生起一个人面疮来,有眉眼口齿,每天要吃肉喝酒,如果不给酒肉,就痛的苦不堪言,群医束手无策。

在苦无对策时,悟达国师想起来在未显达时,有一年在长安某寺遇到生疮口流脓流血的僧人,当时,悟达禅师住在他的隔寮,不嫌他脏臭的送饭洗疮服侍。夏去秋来,气候转凉,获得照顾的病僧恶疮渐渐医疗。临别时,病僧对悟达禅师说;
“谢谢你的照顾,今后你如有难解之事,可以到四川蒙山找我,山上有两棵大松树为标志。我叫迦诺迦岩下泉。”

悟达禅师想起往事,便往蒙山寻找那位生恶疮的僧人,寻找的那位僧人竟然已含笑立在寺门,告之悟达禅师到岩下泉水洗濯,即能疮毒痊愈。悟达禅师依言岩泉洗濯,人面疮竟然说话了:
“不要洗!我们之间有一段仇怨未了。你是高僧,博览群书,一定读过西汉史,可知袁盎腰斩晁错的故事吗?袁盎就是你,晁错就是我。你十世为僧、认真修行,我找不着报仇的机会。现在你生傲慢的心,使我有机可乘,今蒙迦诺迦尊者的慈悲,调解我们的仇怨,用三昧法水洗我,让我放下与你的怨恨。”
悟达国师听了后,既羞愧也不好意思,深知自己差点迷途,但是想回寺瞻仰礼拜岩下泉,又那里还有什么庙宇?后来悟达国师在该处结庐,朝夕礼诵,所作的忏法,即今之慈悲三昧水忏三本。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浅谈佛教因果观》第二篇

无数亿年兑现的因果
佛教的因果观在时间上纵横过去、现在与将来,没有时间限制,不会因时间久远了过去的因就不结果,佛门有句话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上述就是这个意思。

要说明的是,佛不做预言(基本是严禁弟子如此),因未来还没有到无法验证,同时佛教反对算命卜卦。以下事迹是纵横过去没有时间限制的例子;

《无数亿年兑现的因果》
一句“南无佛”得度的故事
世尊在世时,有一位老人要出家。从前出家一定要证果,要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就不能出家。当时佛陀对大阿罗汉、菩萨弟子们笑一笑,要弟子们观察老人是否有善根。阿罗汉们以神通看过去老人家五百世的因果,却发现老人家没有种善因,怎么能出家呢?

这时世尊告诉弟子们,老人在无量劫前是个樵夫,一天山上砍柴遇虎,他惊恐害怕爬到一棵大树上,随口叫了一声:
“南无佛”啊!
老人家就凭这无量劫前的一声 “南无佛” 种下了因,在无量劫后遇到释迦牟尼佛缘成熟,释迦牟尼佛给老人家剃度出家,后来证阿罗汉果。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浅谈佛教因果观》第三篇

围遍及一切有情,不论尊卑还是神人
许多宗教倡导只有一个绝对的神,这“神”创造并控制世界包括人类。
佛教则不同,佛教不承认世界万事万物是由一个神来创造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佛教是无神论者,因此佛学不称为神学。
佛的含义是指觉者(等正觉,觉悟的人),佛教让普通人向释迦牟尼学习,启发自己的智慧,了达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佛学又叫做智慧之学,佛门称之为般若波罗蜜多。
在佛教的因果论中,佛也是人,故此无可避免的要“接受”因果,以下故事可助了解。

《佛也免不了自己的因果》
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宿世生在迦毗罗卫城里一个捕鱼村,某个旱天村里大池枯竭了,结果池里的鱼全部受到村人网捕吃之。村人网捕池鱼时,一尾大鱼被一个从来不吃鱼的小孩敲了鱼头三下玩耍。后来释迦牟尼佛住世,很相信佛法的波斯匿王娶了释迦家族的女子,生了一个儿子“琉璃”。“琉璃”幼时在释迦家族住的迦毗罗卫城读书,一天戏坐佛的座位被释迦家族的人骂,还把他抛下来,这让琉璃怀恨在心。琉璃后来传承王位,率兵攻打迦毗罗卫城,把城里居民杀尽,当时佛的头痛了三天。
佛的几位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
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盂(和尚吃饭的碗),装了释迦牟尼佛的亲族五百人升到空中,想救释族,全部人却变成了血水。几个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来。原来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的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时池里的鱼群,被杀的罗卫城居民是当时吃鱼的人。而佛就是敲了鱼头三下的孩子,因此屠城时遭头痛三天的报应。
因为定业难逃,尽管释迦家族五百人获得目犍连尊者救助,也难逃丢命。而因为怨恨造杀业的“琉璃王”后来也坠入地狱。

佛教的因果观是遍及一切人和事物,并不因为你是神或者佛,就可以逃脱因果的规律。
另外【错误认识因果】,也会造成后果。以下故事清楚说明佛教的因果观的体现。

《普通人认识错误所造成的因果》
百丈禅师度野狐的故事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著名公案。百丈禅师有一天上禅堂讲课,讲完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走。百丈禅师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寺庙里的方丈),因有个学佛的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作了五百年野狐,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禅师说:“你来问我。”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禅师在后山石岩以禅杖拨出一头死狐狸,便用死去和尚的礼节将他火化安葬。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因缘果报问答篇

【问】一 天戏坐佛的座位被释迦家族的人骂,还把他抛下来,这让琉璃怀恨在心。

【答】在这里应该是被解说为「缘起」,也叫因缘。「助缘」,是幫助那件事情成就的才叫「助缘」(等于加一把力的意思)。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末那、阿赖耶是什么识?

【答】末那識,是第七意識,也叫著「執著識」,我們的分別,妄想,執著就是這個第七意識幹的好事。
阿賴耶識,是我們的第八意識(儲藏意識),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靈魂」,佛教不稱它為靈魂,改天我們這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就是它帶領我們去「投胎」的。第六意識,就是「分別識」,認別顏色,大小,形狀的意識。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因果律是不是佛陀制造的?

【答】「因果律」不是佛陀自己所规定或制造的,这本来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定律,佛陀只是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备注二),众生堕*三途(备注三),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更何况我们*业障(备注四)深重的凡夫。

因 果,不仅是佛教的基本原理,还是宇宙间一切事物活动的定律。这定律不但支配人生,支配社会,支配宇宙内外的万事万物,并且还支配宇宙本身在自然现象中的演 变。凡在我们想象的范围内,无一事一物不受因果所支配,也无一事一物不互为因果。就如同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非佛法言语所能说明。若想明白因果的存在,在 生活中细心留意,还是可以寻得一些线索的。

世 人生活在此定律之中,时刻由此定律所支配而不自觉。因此就有一些人认为因果只是佛所独创的,只是为了圆其轮回之说,自创的一种因果方式。所以那些不懂佛法 的人,就以为佛教是空想,是迷信。这就等于自已坐在车中,不知车在走,反而说是两边树木在走或是行人在走。世人的这种错觉是不足为奇的。(看备注)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我们怎样从世法上去看因果的定律呢?

【答】比如我们的国家为什么有现前的局面呢?这 个「因」就不只是“抗日战争”,“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了。而是要一直上溯到宋唐,到秦汉,到三代,到开辟天地以来的。历史上所有发生的故事,皆是现 在局面的因。也就是我们目前生活的因。如果历史上那些故事,在当时多演出几场,或少演出几场。或者用别的方法演这个故事,那么今天的一切必然是另一种局面 了。
若往小的方面说。如:我们在地里种下一些豆子,到收获时必定也是豆子,不可能是瓜或是别的植物。用这点也可以说明因果的定律是不可以改变的。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你 前世所种下什么样的因,等到因缘会遇时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可见因果的定律,是不离缘生法则的。从过去世的业因到现在世的业果,中间尚须加入许多的外缘, 方能成为业果的事实,这些外缘,就是现世的努力与懈怠、作善与作恶。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质是甜的,假若加入了柠檬或咖啡,便会改变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样。总 之,佛教的因果律是贯通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而又连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现世承受先世的业因,成为现世的业果,现世的行为造作,既然即是后世的 业因,也可加入先世的业因,成为现世的业果。

 

【问】因如何成为果?

【答】「因」要成「果」之前,必须借助「眾缘和合」才能成就(这一点,佛弟子必须要牢记,这也是我们佛教所說的因果论有别与其他外道因果观的区别。)

 

【问】什么是眾 缘,是指「眾多因緣」?

【答】眾 缘,是指「眾多因緣」,佛說~世间一切事物不会是单一条件而形成的,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以上的助缘才能成就。譬如,一颗种子要长成一棵果树之前,必须要有 「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等众缘和合才可以长大。这个众缘缺一不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时,我们会说「因缘不具足」就是这个意思。一個人犯罪,就以贩卖毒品做例子,必须要借助「众缘」(众惡缘)的成就,比如~出生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遇不到好的师长,结交到恶友,面对经济问题等等众恶缘,結果就这样踏上这条不归路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因果也必须借助因缘来成就?

【答】佛說「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就算是因果,也必须借助因缘来成就(因→缘→果),有了「因」没有「缘」就肯定不会有「果」,所以佛陀49年講經弘法,讲来讲去其实主要的也就是讲「缘起法」这回事,要晓得,世间一切万物如果离开了缘起就没得谈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为什么佛说「因果不可思议」

【答】佛说「因果不可思议」,因为因果並非如我们所知那样,当下就是因,或者当下就是果。因果是错综复杂的,但又是丝毫不差的。
准 确说,因果其实是双重因果,或三重因果。双重因果,指的是,当下的一切即是过去之因而结成的果,而当下的所为,又会为未来之果种下因。也就是说一切当下的 经历感受行为,不但是因,同时也是果。三重因果,更为详细一些,也就是:当下即因,当下即果,当下即缘。因緣果是同时出现的,「因」中有「缘」,「缘」中 有「果」,「果」中又有「因」,「因」中又有「缘」,「缘」中又有果。
因果并不可以割裂开来看,甚至,所谓的双重因果、三重因果是为了我们众生理解而方便安立的名相,因果的真实规律更为复杂。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因緣果報」与「因果」的分别?

【答】嚴格來說,因果,因果,真正的全名是「因緣果報」,華人喜歡簡化,所以就將整句名相變成今天的「因果」了。
喜歡簡化,是我們華人的陋習,也是我們華人的悲哀。
其實很多佛學名相來到中土就被簡化了,譬如~佛,真正全名是「佛陀耶」(Buddhaya),菩薩,真正全名是「菩提薩埵」(bodhisatta 或 bodhisattva),禪,真正的全名是「禪那」(dhyāna)等。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懂因果,命運都穩穩操縱在你自己手中了?

【答】佛 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教的中心思想是「緣起」(活在當下),所謂~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只有「當下」這一顆心 才可以改變「下一刻」未來的心。過去是善,是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當下目前的這一顆心是什麼心?(每一個「當下」就是「緣起」)
所 謂三世因果,指的是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它可以是宿世,現世,未來世;上個月,這個月,下一個月;也可以是前一小時,現在這一小時,未來 的一小時。如果能以「戒、定、慧」做好「當下」的你,下一秒,下一分,下一小時,下一個星期,下一個月,明年,後年,大後年,甚至下輩子的命運都穩穩操縱 在你自己手中了。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问】因果在那里?

【答】每一個當下都是「因」是「緣」也是「果」。

 

【问】什么是菩提薩埵(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答】凡夫做事時,都是隨心所欲,不怕天不怕地,也從不考慮後「果」,一旦果報來了,面對問題了,才來害怕恐懼;菩薩做事都很謹慎,思前顧後,不敢亂來,所以就不會有後患之憂 ^^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問】佛教時常說因果,如貓捉老鼠,這亦可說是因果嗎?是不是前生老鼠食貓肉,故這一生因果循環,反過來貓食老鼠之肉,互相冤報?

【答】因緣果報錯綜複雜,我們凡夫不能思、不能議,即使是十地菩薩也不能完全了知,所以【 佛說:「因緣果報不可思、不可議,惟佛與佛乃能究竟。」】因果雖然錯綜複雜,然仍應相信。若不信因果就不會學佛,相信因果同時,也就相信修行的因、可以成 就脫離三界的果;相信修行的因、可以成就証得菩提的果;相信修行的因、可以成就往生十方諸佛淨土的果。

 

凡夫的因果叫「如是因,如是果。」沒有修行的人,在前世殺了人,也許那一生被國法制裁坐牢或被判刑,死了下了地獄,輾轉到餓鬼道、畜生道,又回來當人。現 在遇到怨家,照樣要受一刀抵一命,這叫「如是因如是果」。因為沒有加上修行的緣,所以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了就一定受 報。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什麼是業力?

業可分為三類:
(1)善業:我們造作的一切行為,事情,將來會形成好的果報。

(2)惡業:我們造作的一切行為,事情,將來會形成惡的果報。

(3) 無記業:我們造作的一切行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比如走路,扒癢,這其中無善亦無惡,那只是你身體癢,就很自然,很習慣的扒了一下,這就是無記業。 有人說無記業沒有果報,這是不正確的,大乘佛教認為,無記業是有果報的,比如說,在一起飛機意外失事的事件中,當時機師並沒有生起殺害搭客之心,但是當一 些搭客在命終時,可能生起嗔心,怪罪於機師,認為這是他的疏忽所致,將來那位機師就可能要受到果報。善惡是指我們的心起善或起惡心而言,但有時候並非完全 如此。我們有時候會因為愚癡而起善心造惡業。比如說,有人病的很痛苦,你起善心殺了他,殺人是惡業,以後要受惡的果報,但你卻以為幫他脫離苦海,解脫了。 依佛教的因果業報來說,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遲到下一世罷了。所以善惡業有時候並不因為我們的心是善或惡,而是要以果報來決定才是最正確的!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备注佛教名相(术语):
(一)业力
——业 ~ 造作,行为,动作
业力 ,就是行为之后所产生的引力。
(二)正觉
——简单的解说就是 ~ 开悟,成佛
(三)三途
——三恶道,也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四)业障
——业 ,就是行为。障,就是障礙。
——业障,就是行为或生活上的障碍。(很多人將「业障」解为“冤亲債主”)

閱讀完畢回到導航目錄

Anchor 28
Anchor 29
Anchor 30
Anchor 31
Anchor 32
Anchor 33
Anchor 34
Anchor 35
Anchor 36
Anchor 37
Anchor 38
Anchor 39
Anchor 40
Anchor 41
Anchor 42
Anchor 43
Anchor 44
Anchor 100
Anchor 45
bottom of page